061:人生的轉折與快慢


我總是個慢郎中,做甚麼事情都慢,最明顯的就是吃飯。以前上班的時候,同事們習慣一起到員工餐廳,一同坐在圓桌前吃飯。大部分的人總是能在10到15分鐘以內,把眼前的飯吃完,最慢也會在20分鐘內吃完。我則是那個得細嚼慢嚥到30分鐘左右才會吃完的人。所以,每天的情景,總是一整桌同事已經吃完,百無聊賴地坐在桌前聊天等我。言談間,他們喜歡調侃我吃飯很慢這件事,像是會說:「哇!你今天進步了一分鐘!」或是在我快吃完的時候說:「他都吃完了,你們還在講喔!」又或是說,「你應該還有X分鐘會吃完!」

這件事只有一個因素讓我很困擾,就是不想當那個不合群或造成他人麻煩的人(是的,我是個很不願意麻煩他人的人)。除此之外,就慢食本身,我挺享受這個過程。一開始會慢食,只是因為腸胃不好,刻意想用細嚼慢嚥的方式,減輕腸胃消化的負擔。沒想到,久了之後,身體習慣了慢食,它反而變成一個改不掉的習慣,快了一分鐘,就多了一分脹氣的機會;慢了一分鐘,就多了一分品味食物、欣賞風景或聊天的時間。

吃飯只是個眾多例子之一。如果還要舉例子,大概就是寫部落格這件事。

這個部落格從一開始走到後來,原本是期待以一周一篇的進度,記錄我在澳洲生活的點點滴滴。沒想到,實際生活的變化和自己的惰性,拖慢了寫作的進度,原本一周一篇的進度,變成一兩個月甚至更久才有一篇文章,整個「富間化」了!

然而,實際生活的進展,卻比文章生產速度還快。每次在寫文章,就不像即時記錄自己的生活狀況;而是像老人家一樣,重複且仔細回憶已經發生過的事。

細細回憶沒甚麼不好。然而,一旦周遭生活的變化已經層層疊疊,要在不斷增長的成堆回憶裡,挑出其中一段細細回憶,並有秩序地將影像和文字整理出來,化為一則則故事,就變的越來越困難。同時,事情越積越多,每件事都逼著自己前進,很難有餘裕讓自己重新回到事件發生點的記憶和心情,也很難抽空靜下心來寫東西,即使只是隻字片語。

為甚麼會這樣?為甚麼會遠離自己最初的約定?我不時問我自己這個問題。

只是因為生活變化太大和時間太少的緣故?似乎不只是這樣。

的確,從2012年下半,我在澳洲的生活,就不斷經歷轉折和變化,幾乎每半年就來一次大小不一的「更新」,迫使我必須適應並做出改變。一開始,是四處碰壁一路走下坡,乃至於跌到谷底;接著,便是在谷底勉力掙扎。幸運的是,在谷底掙扎時,有人拉了我一把,我便一步一步走出谷底,甚至走向預定的道路,在墨爾本找到老師、學校和經費,在2013年下半,從雪梨搬到墨爾本,開始了我的博士班生涯。

進入博士班之後,又是另一段未預期的掙扎、訓練和經歷。

在台灣之外的地方,用第二語言學習、溝通、研究和寫作,困難和挑戰始終比想像還大。即使在澳洲已經待了一年半才正式開始我的博士生涯,不僅語言仍有很多進步空間;澳洲的教育體系、研究風格、訓練方式、社交文化...對我來說還是十分陌生;甚至,雪梨和墨爾本的學術社群,也有不小差異,這也是我至今仍在努力了解和適應的地方。

種種變化,不只是層疊累加的回憶。每次的變化和「更新」,都再次改寫我對自己的認識,挑戰我已建立起的舒適圈,也微調我所設定的目標。有時候,我以為這些變化的影響很小;然而,時間越長,越發現每次變化帶來的影響,遠非自己所能掌握。

等我察覺到,變化和更新帶來的影響,已不再自己的掌控之內,我已經是左支右絀的處境;以為自己正專注地走在自己設定的軌道上,其實是在洪流之中,被眾多激流沖得連舵都差點把持不住。

所謂的「初衷」,便開始「變質」。

這個變質,不見得就意味著它變差了,而是它不再是自己所想像的樣子;同時,即使初衷不再是初衷,但它仍以初衷的型態召喚著自己,告訴自己:「記得自己的初衷」。然而,自己的初衷究竟是甚麼呢?

我不只一次驚覺到這件事,但每半年一次的變化,逼得我難以思考。我想守住自己最初來到澳洲的動機和想法,並把握住那份從從谷底撐過來的勇氣和毅力,卻發現那已經不適用於現在的處境,即使那份「初衷」是如此純粹和美好。

我仍然相信,純粹和美好是堅持初衷的重要原因;面對持續翻頁的人生大書,少了初衷也就失去況味。但是,當世界變化過於巨大,當純粹和美好變成偽裝初衷的活化石,我的心需要慢下來,不斷在來回的經歷和回憶裡,詰問和淬鍊那份初衷的純粹和美好,藉此卸下初衷的偽裝,並捨去那些純粹和美好之外的事物。

這是一份追求專注、減法和單次任務的慢工。身為一個慢郎中,我不期待也不希望自己是個在洪流中追逐速度的競爭者;我只是一名在洪流中勉力生存的修練者,冀望習得一顆千錘百鍊的心。


留言

熱門文章